2022年代表性中文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7
序号 |
教师姓名 |
题名 |
文献来源 |
1 |
曹广忠 |
中国人口户籍迁移与非户籍迁移的比较 |
地理学报 |
2 |
曹广忠 |
2000—2020年中国人口分布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
地理学报 |
3 |
曹广忠 |
人口流动对区域老龄化进程的影响——一个方法论探讨 |
地理研究 |
4 |
柴彦威 |
转向企划—活动系统研究的时间地理学 |
地理科学进展 |
5 |
柴彦威 |
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前沿方向 |
地理科学进展 |
6 |
柴彦威 |
生活圈规划嵌入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
规划师 |
7 |
柴彦威 |
从防灾生活圈到安全生活圈——日本经验与中国思考 |
国际城市规划 |
8 |
柴彦威 |
本期主题:城市体检评估 |
上海城市规划 |
9 |
柴彦威 |
城市体检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
上海城市规划 |
10 |
陈效逑 |
中国北方树木秋季物候的过程模拟及其区域分异归因 |
植物生态学报 |
11 |
陈彦光 |
城市标度研究的起源、本质和主要方向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2 |
程和发 |
有机污染物的高铁酸盐氧化去除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
环境科学研究 |
13 |
戴林琳 |
武汉城市圈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
水土保持研究 |
14 |
董豫赣 |
体式与应变 |
建筑学报 |
15 |
董豫赣 |
表意的缝隙 |
建筑学报 |
16 |
方精云 |
《中国植被志》研编规范的若干说明、补充与修订 |
植物生态学报 |
17 |
方精云 |
中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18 |
冯长春 |
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商品住房价格影响研究——以全国29个大城市为例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 |
冯长春 |
面向碳中和的规划响应 |
城市规划 |
20 |
冯长春 |
国外乡村地理关系研究范式进展与启示 |
地理科学进展 |
21 |
冯长春 |
绿隔政策背景下北京市村庄改造特征及规划策略 |
规划师 |
22 |
冯长春 |
国家级贫困县政策的减贫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 |
经济地理 |
23 |
冯长春 |
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
人文地理 |
24 |
贺灿飞 |
企业本地根植对城市出口产品结构动态的影响研究 |
地理科学进展 |
25 |
贺灿飞 |
区域产业相关多样化和非相关多样化对中国出口市场多样化的影响 |
地理科学进展 |
26 |
贺灿飞 |
关系经济地理学与贸易网络研究进展 |
地理科学进展 |
27 |
贺灿飞 |
“双循环”新格局与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基于价值链分工和要素流动视角 |
地理学报 |
28 |
贺灿飞 |
多维邻近性、贸易壁垒与中国——世界市场的产业联系动态演化 |
地理学报 |
29 |
贺灿飞 |
外资效应、经济复杂度与内资企业出口市场拓展 |
地理研究 |
30 |
贺灿飞 |
探索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地理学——“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专辑序言 |
地理研究 |
31 |
贺灿飞 |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
地理研究 |
32 |
贺灿飞 |
贸易中介对于企业出口产品多样化的影响 |
经济地理 |
33 |
贺灿飞 |
区域潜在比较优势与出口升级 |
经济研究 |
34 |
贺灿飞 |
区域高质量发展: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 |
区域经济评论 |
35 |
贺灿飞 |
基于关系视角的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过程与机理 |
人文地理 |
36 |
贺灿飞 |
中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网络扩张 |
世界地理研究 |
37 |
贺灿飞 |
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力 |
中国软科学 |
38 |
贺灿飞 |
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 |
自然资源学报 |
39 |
贺金生 |
外源氮添加对高寒草地门源草原毛虫种群密度的影响 |
生态学报 |
40 |
李本纲 |
基于光能利用率集成模型的GPP估算不确定性研究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41 |
李双成 |
孪生空间及其应用——兼论地理研究空间的重构 |
地理学报 |
42 |
李双成 |
城市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率的影响 |
中国环境科学 |
43 |
李有利 |
山西地堑系北部六棱山北麓断裂西段晚第四纪右旋走滑速率的约束 |
第四纪研究 |
44 |
林坚 |
“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控 |
科技导报 |
45 |
林坚 |
国土空间治理与央地协同:基于“区域—要素”统筹的视角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46 |
林坚 |
2021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2年展望——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分报告 |
中国土地科学 |
47 |
刘耕年 |
四川康定折多山末次冰盛期古冰川重建及其气候意义 |
冰川冻土 |
48 |
刘鸿雁 |
中国落叶栎类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及冰后期分布变化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49 |
刘涛 |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户籍迁移家庭化决策 |
地理研究 |
50 |
刘涛 |
迁移者的居留、返乡与再迁移决策——基于事件史的分析 |
地理研究 |
51 |
刘涛 |
中国少数民族生育转变:过程及影响因素 |
人口研究 |
52 |
刘涛 |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指标分配逻辑:兼论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
自然资源学报 |
53 |
刘涛 |
2000—2020年中国人口分布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
地理学报 |
54 |
刘涛 |
人口流动对区域老龄化进程的影响——一个方法论探讨 |
地理研究 |
55 |
卢晓霞 |
长江经济带某石化场地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与微生物特征 |
地学前缘 |
56 |
陆雅海 |
大数据时代土壤微生物地理学研究综述 |
生态学报 |
57 |
陆雅海 |
土壤拟杆菌与梭菌分解多糖类有机物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微生物学通报 |
58 |
蒙吉军 |
中国土地资源生态敏感性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59 |
蒙吉军 |
中国自然资源生态服务重要性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
自然资源学报 |
60 |
彭建 |
地表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内涵与定量刻画 |
地理学报 |
61 |
彭建 |
从光谱指数到融合数据集的全球植被遥感数据产品 |
地理学报 |
62 |
彭建 |
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情景模拟 |
生态学报 |
63 |
彭建 |
整合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广东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
生态学报 |
64 |
彭书时 |
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 |
中国科学基金 |
65 |
朴世龙 |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方法、进展、展望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66 |
朴世龙 |
试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在“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67 |
唐晓峰 |
运河渠道与历史上北京区域性的变迁 |
北京社会科学 |
68 |
陶澍 |
固体燃料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动态及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69 |
童昕 |
电动化转型对车载铅蓄电池溯源潜力影响评估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70 |
王长松 |
京杭运河城市景观感知差异研究 |
城市发展研究 |
71 |
王志恒 |
全球变化情景下的中国木本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 |
生物多样性 |
72 |
王志恒 |
山地物种海拔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
生物多样性 |
73 |
王志恒 |
动态生态位:构建群落生态学理论的新框架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74 |
吴必虎 |
游历发展分期、型式与影响:一个研究框架的建构 |
旅游学刊 |
75 |
吴必虎 |
为国家公园设护栏,为全民共享搭看台:评《国家公园设施绿色营建》 |
生物多样性 |
76 |
吴必虎 |
生态保护红线战略视域下自然保护地如何划界和分区管控? |
生物多样性 |
77 |
张家富 |
旧石器和古人类遗址释光测年技术的可靠性和测年上限 |
人类学学报 |
78 |
赵鹏军 |
高铁站可达性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空间分异研究 |
地理科学进展 |
79 |
赵鹏军 |
流空间视角下中国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比较——基于铁路客运班次的分析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80 |
郑成洋 |
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81 |
周丰 |
松辽流域生态流量赤字及其成因 |
环境科学学报 |
82 |
朱彪 |
氮磷添加对温带和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83 |
朱彪 |
北京东灵山两种温带森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及矢量特征的季节动态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84 |
朱彪 |
氮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进展与展望 |
植物生态学报 |
85 |
朱晟君 |
高铁开通对城市间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的影响研究 |
地理科学 |
86 |
朱晟君 |
高级别景区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
地理科学进展 |
87 |
朱晟君 |
经济全球化变革下的世界经济地理与中国角色 |
地理学报 |
88 |
朱晟君 |
多维邻近性对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基于江浙沪医学科研机构的实证 |
地理研究 |
89 |
朱晟君 |
技术关联、交通可达性与企业生产率——基于公路和铁路的研究 |
地理研究 |
90 |
朱晟君 |
外资企业的环境溢出对内资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 |
地理研究 |
91 |
朱晟君 |
技术关联与土地财政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 |
世界地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