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教师姓名 |
题名 |
文献来源 |
1 |
曹广忠 |
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基于中国13省25县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
城市发展研究 |
2 |
曹广忠 |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及其产业结构解释 |
地理研究 |
3 |
曹广忠 |
中国城市人口户籍迁移的估算及时空特征——新型城镇化的落户政策导向 |
地理科学 |
4 |
曹广忠 |
中国五大城市群人口流入的空间模式及变动趋势 |
地理学报 |
5 |
曹广忠 |
空气质量对中国人口迁移的影响 |
地理研究 |
6 |
曹广忠 |
流动人口居留稳定性的群体分异与空间格局 |
人文地理 |
7 |
柴彦威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民时空行为变化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
城市发展研究 |
8 |
柴彦威 |
疫情防控期间孩子居家学习对家长时空行为的影响——以北京市双井街道为例 |
城市发展研究 |
9 |
柴彦威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居民时间利用变化及其差异——以北京市双井街道为例 |
城市发展研究 |
10 |
柴彦威 |
通勤时间、社区活动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基于北京26个社区的调查研究 |
地理科学 |
11 |
柴彦威 |
家庭企划情境下郊区居民一周活动时空特征分析——以北京上地—清河为例 |
地理科学进展 |
12 |
柴彦威 |
从防灾生活圈到安全生活圈——日本经验与中国思考 |
国际城市规划 |
13 |
柴彦威 |
北京市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间利用研究——基于2007年与2017年调研数据的对比 |
人文地理 |
14 |
柴彦威 |
邻里效应视角下社区交往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北京市26个社区居民的多层次路径分析 |
人文地理 |
15 |
柴彦威 |
时空间行为调查的回顾与未来展望 |
人文地理 |
16 |
柴彦威 |
时空间行为研究前沿专栏序言 |
人文地理 |
17 |
柴彦威 |
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研究的时空行为视角 |
人文地理 |
18 |
柴彦威 |
机器学习与社区生活圈规划:应用框架与议题 |
上海城市规划 |
19 |
陈彦光 |
京津冀城镇体系的位序—规模与异速生长标度分析 |
城市发展研究 |
20 |
陈耀华 |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简介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
21 |
程和发 |
芬顿及光芬顿法降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
环境化学 |
22 |
程和发 |
水体中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与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
环境化学 |
23 |
程和发 |
兽用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生态毒性及危害调控 |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
24 |
戴林琳 |
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 |
中国土地科学 |
25 |
方精云 |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湖泊变化研究 |
干旱区地理 |
26 |
方精云 |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对云南星云湖富营养化气象驱动因子的分析 |
湖泊科学 |
27 |
冯健 |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分异——基于武汉的实证研究 |
城市发展研究 |
28 |
冯健 |
信息通讯技术(ICT)与城市空间专栏导论 |
人文地理 |
29 |
冯健 |
信息通讯技术(ICT)与城市地理研究综述 |
人文地理 |
30 |
冯健 |
Rein Ahas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方法创新与地理研究 |
人文地理 |
31 |
冯健 |
中国手机移动地图使用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
人文地理 |
32 |
冯健 |
北京城中村居民“数字鸿沟”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人文地理 |
33 |
冯健 |
信息通讯技术对城中村女性居民活动空间的影响研究 |
人文地理 |
34 |
冯长春 |
基于价量因果关系分析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研究 |
建筑经济 |
35 |
冯长春 |
北京市区轨道交通对周边住房租赁价格的影响分析 |
人文地理 |
36 |
冯长春 |
企业创新、地方环境与产能过剩——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例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37 |
郭庆华 |
轻小型无人机遥感及其行业应用进展 |
地理科学进展 |
38 |
韩茂莉 |
历史时期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与人口迁移 |
中国园林 |
39 |
贺灿飞 |
三旧改造对广东省城市工业用地出让的影响研究 |
城市发展研究 |
40 |
贺灿飞 |
中国环境经济地理的研究主题展望 |
地理科学 |
41 |
贺灿飞 |
中国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时空演化与出口增衰机制 |
地理科学 |
42 |
贺灿飞 |
地方嵌入对在华外资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 |
地理科学 |
43 |
贺灿飞 |
中国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基于技术关联性与技术复杂性的研究 |
地理科学进展 |
44 |
贺灿飞 |
中国工业地理学的传承发展与转型 |
地理学报 |
45 |
贺灿飞 |
中国产业地理集聚与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 |
地理研究 |
46 |
贺灿飞 |
企业所有制结构与中国区域产业演化路径 |
地理研究 |
47 |
贺灿飞 |
地方集群网络、信息溢出效应与中国ICT产品出口地理网络扩张 |
地理研究 |
48 |
贺灿飞 |
中国电子机械制造业产品内出口贸易空间布局 |
地理研究 |
49 |
贺灿飞 |
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的理论演进与展望 |
经济地理 |
50 |
贺灿飞 |
中国省区出口贸易地理格局演变与贸易网络拓展 |
经济地理 |
51 |
贺灿飞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
区域经济评论 |
52 |
贺灿飞 |
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地理网络演化 |
人文地理 |
53 |
贺灿飞 |
“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
世界地理研究 |
54 |
贺灿飞 |
供给侧路径、需求侧路径与出口比较优势提升 |
中国工业经济 |
55 |
贺灿飞 |
中国矿产资源贸易网络演化 |
自然资源学报 |
56 |
贺灿飞 |
从生产能力到转产能力——基于对疫情期间中国转产情况的思考 |
地理研究 |
57 |
贺金生 |
外源氮添加对高寒草地门源草原毛虫种群密度的影响 |
生态学报 |
58 |
贺金生 |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凝结水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
生态学报 |
59 |
贺金生 |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多服务性的关系:回顾与展望 |
植物生态学报 |
60 |
贺金生 |
基于物候相机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高寒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 |
植物生态学报 |
61 |
万祎 |
大气羟基自由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分析 |
环境化学 |
62 |
胡建英 |
我国人群有机磷阻燃剂暴露评估及其健康风险 |
生态毒理学报 |
63 |
吉成均 |
尖峰岭次生林和原始林林下灌木叶氨基酸对氮添加的响应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64 |
李本纲 |
畜禽粪便厌氧发酵沼液过膜特性的改善研究 |
畜牧与兽医 |
65 |
曹广忠 |
农户生计资本特征及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中国13省25县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66 |
李贵才 |
内涵式发展诉求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绿视率问题研究 |
城市发展研究 |
67 |
李贵才 |
新时代发展中国城市政治地理学的思考 |
地理科学进展 |
68 |
李贵才 |
多样化联系空间与集群发展:基于“中观轨迹”的演化分析 |
中国软科学 |
69 |
李双成 |
大气NO_2长期暴露与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关联:基于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
环境与职业医学 |
70 |
李双成 |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
自然资源学报 |
71 |
李喜青 |
新冠疫情期间城镇生活污水中精神类药物的赋存特征和滥用评价 |
中国环境科学 |
72 |
李喜青 |
广东某市疫情期间污水中精神药物的分布特征和滥用评价 |
中国环境科学 |
73 |
李宜垠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花粉通量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第四纪研究 |
74 |
林坚 |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及障碍因子识别——以东中西三地案例比较为例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75 |
林坚 |
2020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1年展望——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分报告 |
中国土地科学 |
76 |
刘耕年 |
青藏高原(格尔木-亚东)冰缘现象及其气候意义 |
冰川冻土 |
77 |
刘鸿雁 |
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78 |
刘鸿雁 |
中全新世以来中国中部高山植被生产力和土壤侵蚀演变的古生态学证据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79 |
刘涛 |
多维邻近性与城-城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
地理科学 |
80 |
刘涛 |
村庄环境、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基于全国百村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81 |
刘涛 |
教育水平、工作经验与流动人口就业质量 |
人口研究 |
82 |
刘涛 |
中国城市人口户籍迁移的估算及时空特征——新型城镇化的落户政策导向 |
地理科学 |
83 |
刘涛 |
中国五大城市群人口流入的空间模式及变动趋势 |
地理学报 |
84 |
刘涛 |
空气质量对中国人口迁移的影响 |
地理研究 |
85 |
刘涛 |
流动人口居留稳定性的群体分异与空间格局 |
人文地理 |
86 |
卢晓霞 |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毒性作用 |
生态毒理学报 |
87 |
蒙吉军 |
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内容与方法 |
干旱区地理 |
88 |
蒙吉军 |
基于多源地理数据融合的黑河中游土地多功能性时空格局与权衡研究 |
干旱区地理 |
89 |
蒙吉军 |
黑河中游耕地多功能性时空变化及权衡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90 |
彭建 |
整合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广东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
生态学报 |
91 |
宋峰 |
形态学解析社会主义中国城镇景观转型及社会演化——以北京CBD关东店地区为例 |
城市发展研究 |
92 |
宋峰 |
关于景观的反思——从对象到方法论 |
风景园林 |
93 |
唐艳鸿 |
气候变化对中国酿酒葡萄生产的影响 |
中国酿造 |
94 |
唐志尧 |
1982—2014年华北及周边地区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95 |
唐志尧 |
中国北方典型灌丛的分布特征及气候限制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96 |
沈国锋 |
青藏农村生活能源结构及一次PM_(2.5)排放估算 |
科学通报 |
97 |
沈国锋 |
固体燃料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动态及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98 |
童昕 |
日本爱知县:从产业集群到生态城镇的发展经验 |
国际城市规划 |
99 |
王少鹏 |
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
植物生态学报 |
100 |
王娓 |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01 |
王娓 |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进展、问题与展望 |
植物生态学报 |
102 |
王仰麟 |
高度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03 |
王长松 |
北京西山文化景观的形成与演变研究 |
城市发展研究 |
104 |
王长松 |
基于新闻数据挖掘的京杭运河治理网络与影响因素研究 |
南京社会科学 |
105 |
王长松 |
文化与形态:近代北京东交民巷的空间演变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06 |
王长松 |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 |
自然资源学报 |
107 |
王志恒 |
欧亚大陆东部毛茛科植物多样性格局及主导因子 |
生物多样性 |
108 |
王志恒 |
植物叶片形态的生态功能、地理分布与成因 |
植物生态学报 |
109 |
王志恒 |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动态 |
植物生态学报 |
110 |
吴必虎 |
农牧交错视角下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体育文化沉积及其旅游活化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111 |
吴必虎 |
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产品类型及其特征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112 |
吴必虎 |
游历记录之于文化线路的研究价值 |
旅游学刊 |
113 |
吴必虎 |
黄河改道的区域地理效应与故道遗产活化——以黄河故道(江苏段)为例 |
民俗研究 |
114 |
杨小柳 |
水资源约束下的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研究 |
太阳能学报 |
115 |
阴劼 |
租隙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更新模式研究——基于深圳市的实证 |
城市规划 |
116 |
张家富 |
新疆吉仁台沟口遗址地貌背景与遗址形成过程 |
第四纪研究 |
117 |
赵鹏军 |
基于大数据的生活圈范围与服务设施空间匹配研究——以北京为例 |
地理科学进展 |
118 |
赵鹏军 |
流空间视角下中国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比较——基于铁路客运班次的分析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119 |
赵昕奕 |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气候生长期演变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120 |
周丰 |
极端降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综述 |
地理科学进展 |
121 |
周丰 |
稻田氮磷径流流失模型研究进展 |
湖泊科学 |
122 |
周丰 |
京津冀地区农业源氨排放的时空格局与减排潜力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123 |
朱彪 |
植物残体输入改变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24 |
朱晟君 |
绿色金融影响下中国污染性产业技术创新及其空间差异 |
地理科学 |
125 |
朱晟君 |
基于关联度和复杂度的中国城市技术引入模式及其演化机制 |
地理科学进展 |
126 |
朱晟君 |
“求人”还是“求己”:多尺度知识溢出与企业出口产品演化 |
地理科学进展 |
127 |
朱晟君 |
外部知识环境与内资企业新出口市场开拓 |
地理科学进展 |
128 |
朱晟君 |
地方出口产品结构及制度环境与企业出口相关多样化 |
地理学报 |
129 |
朱晟君 |
基于文献视角的海外对华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的比较 |
经济地理 |
130 |
朱晟君 |
绿色金融如何影响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以雾霾污染为例 |
热带地理 |
131 |
朱晟君 |
企业创新、地方环境与产能过剩——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例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132 |
朱晟君 |
从生产能力到转产能力——基于对疫情期间中国转产情况的思考 |
地理研究 |
133 |
马亮 |
我国健康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 |
人民论坛 |
134 |
冯健 |
书法研究如何实现与其他学科的对话? |
中国书法 |
135 |
王少鹏 |
食物网结构与功能: 理论进展与展望 |
生物多样性 |
136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假说 |
植物生态学报 |
137 |
方精云 |
碳中和的生态学透视 |
植物生态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