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实习简报

发布时间:2018-12-13

2018年11月25日(星期日),在许学工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中国自然地理》课程实习。本次实习主要考察南海子湿地麋鹿苑和北宫国家森林公园,自然地理环境从北京南郊的湿地到西郊的低山丘陵。

一、南海子湿地麋鹿苑

上午老师和同学们首先来到南海子湿地麋鹿苑。麋鹿苑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占地60公顷,是我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除了散养有百余头麋鹿,还引进了马鹿、普氏野马、狍子、蓝孔雀、黑天鹅等物种。

实习目的是考察综合自然环境和湿地恢复;了解麋鹿(四不像)在原生地绝迹和引进回归建立自然保护地的过程;以及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基础设施。

南海子湿地所处的北京南郊在历史上是皇家猎苑,曾经湿地广布。后来由于城市扩展,加之上游河水的补给断绝,湿地湖泊干涸,近年才通过人工补水恢复了小面积的湿地水域,南海子湿地公园还在建设中。

图1 麋鹿苑的沼泽湿地

麋鹿苑的靳旭老师带领同学们到专门的廊亭去观察麋鹿群,并通过讲解参观,使同学们了解到麋鹿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法国传教士阿芒·大卫由此地完成了科学发现,后因永定河决口和八国联军劫杀麋鹿在原生地灭绝,1985年又从国外回归的过程。

麋鹿俗称“四不像”,即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一般麋鹿的鹿角延伸时,会在角干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延伸,而麋鹿角却会向后延伸,这是适应在湿地芦苇荡里奔跑。麋鹿也有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等其他鹿科动物没有的特征,是适应在浅水中取食和观察。麋鹿蹄也比其他鹿类宽大,而且蹄间有皮腱膜,适于在沼泽地活动。麋鹿尾长而多毛,有利于驱赶沼泽地的蚊蝇。这些都说明了动物身体特征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也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图2 麋鹿群,可以清楚地看到麋鹿生理特征

麋鹿苑除了保护麋鹿,还是新型的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科普及教育基地。

图3 同学们体验松鼠-物种多样性游戏;图4 物种灭绝多米诺骨牌

最后,我们参观了麋鹿苑的博物馆,了解了麋鹿的物种学史和世界其他鹿类的一些知识,同学们收获颇丰。

图5 老师和同学们在博物馆前的合影

二、北宫国家森林公园

下午,前往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北宫森林公园位于丰台区西北部山区,是丘陵型自然风景区。这里原是一片荒山秃岭、采矿劣地和垃圾场。但是通过环境修复,在2002年建立了公园,2005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里的实习目的是考察北京西部丘陵浅山区自然环境;以及环境修复与生态重建。

同学们了解到北宫从丰台的“伤疤”变成丰台的“绿肺”,其中有许多生态修复和重建的措施。

图6 北宫森林公园的变化

 

图7 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

同学们从山脚一路爬到了北宫森林公园的主峰狼坡顶,同时一路观察了植被种植情况。

图8 在狼坡顶观察到的山地丘陵地貌

北宫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覆盖率很高,植被组成以人工林和灌丛为主,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林分布较少。主要种植了油松、樟子松、侧柏等常绿乔木,元宝枫、栾树等落叶乔木,还有山桃、山杏等亚乔木。灌木类则可以发现绣线菊、荆条、白刺花等。北宫森林公园植被恢复情况很好,但是也存在人工林物种、年龄结构单一的问题,林下植被也相对稀少。

北宫国家森林公园的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总体上是协调的。

图9 “小江南”

最后,同学们和许老师一起在山下“全国人大林”的刻字石旁留影纪念。本次实习也到此结束

虽然课程实习只有1天,但同学们感到收获很大,在自然地理环境、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态修复与重建、环境教育等方面有很多感悟。

总之,我们体会到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善待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016级本科生吴语萱 报道

(照片源自许学工老师和张炜铖同学)

Baidu
sogou